在国内大米价格下降概率增大、国际大米可能走高和美元将继续走弱等因素综合影响下,国内外大米价差缩小的可能性较大,2018年我国大米进口动能或将下降。
我国大米进口再创历史新高
2017年国内稻谷产量再创新高,与此同时,国内大米进口量亦创下历史新高,极大地增加了国内的供应压力,产量高、进口高和库存高“三高”现象更加严重。随着大米进口量增加,其占国内大米消费的比重也持续攀升,对国内稻米市场的影响日益加深。
不惧三高,稻米市场稳中有升
年关临近,大米需求持续升温,提振国内稻米市场行情走势。优质大米销量相对较好,而目前市场优质稻供应却相对紧缺,走势也相对更强。1月下旬,黑龙江圆粒粳稻进厂价为2900~3000元/吨,基本保持稳定;长粒粳稻进厂价3060~3200元/吨,较中旬上涨20~80元/吨。江苏苏中地区粳稻收购价2980~3080元/吨,粳米出厂价4040~4460元/吨,与中旬持平;苏北地区粳稻收购价3000元/吨左右,粳米出厂价4200元/吨左右,上涨40元/吨。湖北出米率偏低的中晚籼稻市场化收购价为2600~2680元/吨,较上旬下跌20元/吨;“黄华占”收购价为2960~3040元/吨,基本持平;优质中晚籼米出厂价4260~4800元/吨,上涨20~40元/吨。预计短期内稻米市场仍将维持优质优价、强者恒强的走势。
同比增加,中晚稻收购进度快
受农户出售意愿较高、市场主体入市收购积极、托市收购启动和今年春节较上年明显推迟等因素影响,目前中晚稻收购进度继续加快。据国家粮食局统计,截至1月25日,湖北、安徽等14个主产区累计收购中晚籼稻3194万吨,同比增加437万吨;黑龙江等7个主产区累计收购粳稻4488万吨,同比增加384万吨。由于中晚稻收购进度同比偏快,并大幅高于2017年中晚稻的增产数量,当前农户手中余粮供应明显下降,新稻供应压力显著减轻,有助于新季中晚稻收购市场短期保持企稳回升走势。
价差较大,大米进口再创新高
海关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进口大米399万吨,较上年增加45.8万吨,增幅12.96%。自2012年我国大规模进口大米以来,近5年大米进口量以年均11%左右的幅度递增,对国内稻米市场的影响正不断加深。国家粮油信息中心1月份预计,2017/2018年度国内稻谷总消费为18560万吨,2017年进口大米折合稻谷约600万吨,占国内稻谷消费总量的3%以上,已逼近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遏制大米进口势头已成当务之急。
2017年我国大米进口呈四大特点
特点一:主要来源地仍为东南亚
2017年我国从越南进口大米226.5万吨,占进口总量的56.72%;从泰国进口111.7万吨,占22.98%。从泰越两国进口的大米占总进口量79.7%,是2012年我国大量进口大米以来的最高值。另外,从巴基斯坦进口大米27.3万吨,从柬埔寨进口17.9万吨,从缅甸进口8.2万吨,从老挝进口7.3万吨。从上述6国合计进口大米398.9万吨,占全部进口量的99%以上,大米进口来源国依然非常集中。
特点二:进口省份以沿海地区为主
2017年广东省大米进口量达248.2万吨,占大米总进口量的62.2%,位列第一;湖北省进口24.5万吨,福建省22.7万吨,浙江省16.6万吨,江苏省11.7万吨,河南省11.6万吨,云南省11.5万吨,重庆市9.8万吨,湖南省8.3万吨,安徽省6.3万吨。前十大进口省(市)大米进口量达371.1万吨,占大米总进口量的93%。其中,广东、福建、浙江、江苏4个沿海省份进口大米达294.2万吨,占总进口量的73.7%。
特点三:国内外价差居高不下
由于东南亚大米与国内大米的价差居高不下,进口大米利润丰厚,刺激国内大米进口不断增加。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显示,2017年12月越南5%破碎率大米到我国南方港口理论完税均价为3050元/吨左右,国产早籼米南方销区批发价3760元/吨,二者价差710元/吨。2017年末泰国破碎率5%大米出口价399美元/吨,较年初上涨11.5%;越南破碎率5%大米393美元/吨,上涨15.6%;巴基斯坦卡拉奇破碎率10%~15%大米360美元/吨,上涨2.9%;芝加哥糙米期货11.53美元/英担,上涨23.2%。2017年1月1日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为6.8693元,而2018年1月1日升值为6.5063元,全年升值幅度达5.3%。2017年美元持续贬值,相应地人民币出现较大升值,部分抵销了国际大米市场的涨幅。
特点四:净进口仍保持较高水平
巨大的价差刺激国外大米源源不断地进入国内,使得2017年大米净进口难以减少。海关数据显示,2017年12月我国出口大米6.9万吨,同比增加3.2万吨;全年累计出口大米119.7万吨,同比增加80.2万吨,增幅达203.01%,是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全年净进口大米280万吨,仅较上年减少35万吨。
2018年我国大米进口下降可能性大
理由一:大米市场重心下降概率大
近年来,国内稻米市场总体保持高位稳定,但在庞大的库存压力和最低收购价下调等因素作用下,已经出现下降趋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6年稻谷生产价格指数较上年下降1.2%,为13年来首次下降,2017年12月初稻谷生产价格指数又较上年下降0.6%。另据监测,2017年初早籼稻均价2608元/吨,年末均价2605元/吨,跌幅0.12%;晚籼稻年初均价2704元/吨,年末均价2696元/吨,跌幅0.3%。虽然国内稻米价格连续两年下降,但由于其总体跌幅不大,继续运行在历史高位,并对市场发出了错误信息,导致2017年稻谷产量、大米进口量及库存量均创历史纪录,“三高”现象有增无减。在这种情况下,预计国家将会加大稻谷收储政策改革力度,加快化解不合理的稻谷库存。今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将会继续调整,且下调幅度可能较大,去库存措施也会更加有力。在综合施策下,预计今年稻米市场总体将会稳步下行,下降拐点将更加明确,并不断缩小与国际大米的价差。
理由二:国际米价可能震荡走高
近几年来,国际大米价格一直在400美元/吨下方波动,虽然每年都会在天气等因素炒作下冲破400美元/吨大关,但始终不能有效站稳。由于2017年以来美元指数持续走弱,加上国际大米需求旺盛等因素刺激,2017年四季度国际大米价格开始稳步攀升,再度站上400美元/吨的关口。据国家粮食局监测,2018年1月下旬,泰国破碎率5%大米出口价为418美元/吨,同比上涨15.2%;越南破碎率5%大米425美元/吨,同比上涨26.1%;巴基斯坦卡拉奇破碎率10%~15%大米385美元/吨,同比上涨8.4%。由于越南大米出口价格上升,大米进口价与我国早籼米南方销区批发价不到1个月已经缩小200多元/吨,虽然当前国际大米供应仍较宽松,没有大幅上涨的空间,但站稳400美元/吨关口的可能性较大。国际大米价格持续上涨,也将有效缩减与国内大米的价差。
理由三:人民币仍有升值可能
2017年美联储开启了新的加息周期,但美元指数却不升反降,人民币出现大幅升值。继2017年人民币升值5.3%之后,进入2018年,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新年以来不到1个月又升值2.5%。专家预计,2018年美元指数可能下跌10%。美元持续走弱,将使以美元计价的国际米价因汇率变动而更廉价,导致国内外大米价差拉大,不利于进口减少。但从2017年国际大米实际走势看,汇率变动幅度远低于国际米价上涨幅度。
理由四:内外价差或将不断缩小
预计在国内米价下降概率增大、国际大米可能走高和美元将继续走弱等因素综合影响下,国内外大米价差缩小的可能性较大,大米进口动能或将下降。且国内外大米波动可能更加频繁,加上汇率变动,使得大米进口风险较以往更大,甚至可能出现亏损。受此影响,大米进口量可能较上年下降。由于年初国内米价仍维持高位,国内外大米价差仍将较大,预计一季度大米进口量仍可能保持在较高水平,二季度以后随着国内稻谷政策的落地和陈稻出库的加快,预计国内稻米市场将震荡走低,内外价差或将不断缩小,大米进口量同比下降的可能性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