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背景下,全球粮食供应链脆弱性凸显,多国纷纷捂紧粮袋子,收紧粮食出口政策,而依靠粮食进口的国家则加大粮食储备,粮食价格波动,全球粮食供应秩序面临挑战。
处身于风云变幻的国际粮食市场之中,我国粮食安全状况如何?是否会受到影响?
01
我国粮食安全底气十足
越是动荡,粮食就越重要。
12月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全国粮食生产数据: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克服各种风险挑战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以来,我国锚定粮食稳产增产的目标,全力以赴抓好粮食生产,稻谷、小麦、玉米产量均实现增加。全国粮食总产量13657亿斤,比上年增加267亿斤,增长2.0%;夏粮2919亿斤,比上年增加62亿斤;秋粮10178亿斤,比上年增加191亿斤。
图源:光明网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全国玉米播种面积增长5.0%,小麦播种面积扭转了连续4年下滑势头,增长0.8%,大豆播种面比上年减少2200万亩,下降14.8%。
图源:光明网
全国粮食再获丰收,同样为国内粮食市场供应奠定了坚实基础。
02
粮食进口:我国粮食安全的又一战略
我国确保粮食安全方面底气十足的背后,离不开始终将粮食安全纳入国家安全的战略维度。
2021年1-10月粮食进口量累计为13795.6万吨,同比增加23%,与2020年全年仅差466.5万吨,由此看来,今年粮食进口量或将创下新高。
事实上,粮食大量进口对保障国内粮食稳定供应有积极意义。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粮食消费大国来说,适度进口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粮食进口增加可以有效弥补国内市场供需缺口,确保粮食市场稳定供应。
从进口结构来看,大豆占比最大,近全部进口量的60%,玉米占到20%,较去年7.9%有大幅增长。大豆、玉米作为饲粮,为不挤占国内主粮种植空间,所以为了满足饲粮需求,多以进口喂养牲畜。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曾表示,近年来,多数农产品在国内产量增加的同时,进口量也在扩大,这是双赢的格局,是目前解决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发挥粮食进口对改善粮食安全的积极效应,除了应确保国内粮食生产能力和不能过度依赖粮食进口外,还必须推动粮食进口多元化和全球粮食安全治理,有效管理粮食进口,降低粮食安全风险。
03
粮食:全球博弈的重点领域
今年受极端天气影响,全球8个主要小麦出口国,5个国家包括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美国的小麦产量均有所下降。
由于主要出口国小麦供应紧张、全球小麦需求强劲,全球小麦价格连续第五个月上行,攀升至自2011年5月以来的最高点。专家担心,此次小麦价格上涨可能会比2008年持续更久。
随着小麦价格上涨,其他农产品价格也相应上涨。作为重要的饲料用谷物,玉米、大豆走出了一波上涨行情。而高粮价的背后,将极易出现价格炒作,引发价格波动。
当前,新冠疫情还在持续,全球粮食市场仍面临震荡,粮食形势复杂多变,粮食将越来越有可能成为国际博弈中的战略武器。在此背景下,我国牢牢掌握粮食进口的稳定性和主动权,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钟钰认为,我国应更加有效利用国际市场,通过进口弥补调剂国内余缺,解决国内粮食结构性短缺问题,但也要充分考虑世界粮食供给能力,保持进口规模相对稳定,避免突然间大量进口影响粮食安全。同时,也要密切关注国际粮食市场供给状况、价格走势,加强监测贸易风险、自然风险、要素供给风险,在国际价格低、供给宽裕时适度进口,切实提高进口效率。
增强我国全球粮食贸易话语权和定价权,关键还是要立足国内,练好“内功”。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农村经济研究室主任涂圣伟认为,我国要坚持不懈抓好粮食生产,提升粮食储备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掌握进口的稳定性和主动权,抵御国际粮价上涨带来的输入性通胀风险。
资料来源:农民日报、经济日报、国家统计局,中华粮网综合整理。